天气预报:

河湖科考

科考报道 | 莲花河畔话今昔 城市发展探缘由(二)

时间:2021-04-19

(接上一篇)

之四  简易&专业测量的较量

科考队员们没有想到,做一次测量,能让他们切身体会了一把简易与专业的较量。在缺水的北京城里,能看到如此欢畅流动的河流,不测测流速怎么都说不过去。由于专业的测速仪出了问题,不妨采用一款简易流速测量方法,便利又快捷。两个科考队员们为一组,一人负责从起点处将一片树叶扔到水中启动计时,另一人站在10米远处读出树叶流经的用时,测量3次以上,取平均值计算出流速。这种简易方法虽不够精确,但可以获得大致的流速。不少同学对流速测量很感兴趣,马传薪同学回家后,专门和爸爸就流速问题查找了资料,分析了测量数据出现误差的原因,还推荐了比较准确的流速面积法。王玮榕同学则在妈妈的帮助下,制作了小视频,对影响流速测量的因素做了小结。

相比简易的流速测量,海拔测量可谓是高大上。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自然界中河流由于重力作用,河水总是从高处往地处流动。高处的“高”和低处的“低”,便可以用海拔高度来表示。莲花河地处凉水河的上游,在此处设点测量海拔高度,将来还会在凉水河与北运河交汇处设点测量,两处海拔高度的差值,会让科考队员们很直观地看到凉水河顺着地势由西向东流淌。

为精确测量海拔高程,北京汇达城数公司的两位工程师带来了专业的海拔测量仪,使用的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信号,测量精度能达到0.1毫米。科考队员们通过讲解和操作示范,学会了使用方法,测量出河岸、水面、河底的高程分别为38.49米、38.37米、37.70米,由此可知莲花河高程为37.70米,并算出水深为0.67米。还有好几个同学们没耐受住好奇心,申请扛起仪器到其他地方去测量高程,俨然一副专业派头。当大家问及仪器为何设计得如此精确,两位工程师道出了原委,精密的数据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修路、盖房的安全和使用。科考队员们从而得知,简易和专业在不同场景下都各有用途,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优方案。

之五  打卡任务依然在线

打卡任务总是被设计得很巧妙,一要考虑终于揭开谜底时的满足感获得,二要激起科考队员们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而为才达到了科考目的。看得出科考队员对打卡任务的期待,无论是“曾经的洗马沟今安在?”,“寻找新开渠终点断面”,“寻找莲花河暗涵出口”,还是继续“寻找水质改善的措施”,都在让他们持续观察并跟踪对河流连通性、河湖生态修复等概念的深入理解。

每一处打卡点的科考任务,都提供了线索,或明显或隐秘;推断出问题的答案,或直白或曲折;加上《科考指引》的帮助,打卡点值守志愿者的讲解,无一不让科考队员们都拥有了获得后的满足感。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处标记未列入打卡任务,却让众人印象最深,是刻记在莲花河暗涵出口处,除臭设施外围建筑物下方立柱上的一行数字:2016.7.20。原来这是在记录莲花河汛期时达到最高水位4米的日期,平常日子河道水深还不到半米呢。解决缺水困境的同时,既要防汛保安全,又要蓄水留着用,都需要北京统筹兼顾,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最佳解决路径。

科考采访得锻炼  科考采访一直是科考中的重要一环,科考队员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带着对社会和环境的观察,带着刚刚学到的知识,主动发起对河湖周边居民或游客的采访,这为孩子们走向社会并产生互动提供了一种途径。莲花河周边有很多居住小区,周末到河边遛弯、垂钓、带孩子戏水的人非常多,莲花河治理前后的变化之大,这里的居民最有发言权。这不,科考队员们遇到了很多乐意接受采访的居民,各种问题连环发问,受访人一一作答,街头采访的记者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每个分队在领队和家长们的的协助下,队员们协同配合,有主动上前攻关的,有负责提问的,有专门记录的,有拍照摄像的。有些时候,队员们下一个问题没有接上,受访人会耐心微笑着静候,这极大地鼓励了孩子们。特别是岁数大的爷爷奶奶,非常形象地描绘出莲花河当年的脏、臭、乱,非常感恩政府彻底整治这条黑臭水沟,非常满意如今优美的居住环境,当然也提出了希望能更加亲水的想法,这些都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科考队员在本站科考笔记中,专门提及了科考采访带给他们的良好体验,希望下次活动能留出充足的时间,他们会提前准备好更加精彩的采访话题。

科考发布有思考

科考成果经过第一次发布后,得到了各分队的高度重视,也受到全体参与者的关注与期待。经过充分沟通与预先准备,每个分队都选出最有价值科考成果的发布人,他们分别是:

张嘉琪(生物多样性):科考采访中,周边居民对现在的环境是很满意的,原来两岸没有植被,现在有了很多植物,人们可以在河边钓鱼、玩水、遛弯了。同时关注到环卫工人以及水务巡查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希望大家都要珍惜。

王希言(历史文化):在流速和海拔测量中,了解到简易测量方法,学习了专业测量仪器的使用。尤其在海拔测量时,对照读取的数据,发现跌水上和跌水下的海拔没有变化,这引起了分队成员的思考,对此跟两位工程师进行讨论。

杨濯睿(水质监测):非常自信地代表水质监测组进行水质发布,拿着水质监测记录表,清楚地说明了监测点位、采样方式、颜色观察方法,跌水上、下各项监测指标的数据,特别分析了跌水对增加水中溶解氧所起的作用。

黄照宁&胡文昊(科普宣传):非常有特点地派出了两位发布人,主要讲述了采访中跟不同受访者的交流,发现普通市民对城市河流情况了解不多,城市快速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影响,建议市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人关注环境。

代元鹏(生态修复):印象较深的是在做水土保持观察时,陈老师告诉大家河岸植被要优选适应环境生长的物种,研究时广植多种植物,最后能够存活的物种便是适于河岸种植植物,而实际观察莲花河生物多样性,发现比预想的丰富。


从左至右:张嘉琪、王希言、杨濯睿、黄照宁&胡文昊、代元鹏

每个分队、每位队员、甚至是每一位成人参与者,在莲花河科考中都收获连连,自觉更为贴近自然之美,环境生态确实是人们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满满的收获夹杂些许依依不舍,大家相约下一次活动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