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青年学术

“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第十一期顺利举行

时间:2022-11-02


2022年10月30日上午,北京环境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首都环境视界”第十一期青年学术沙龙在线上精彩召开。北京市环科院水所王永刚研究员主持会议,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6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实施,明确要求持续打好重点流域重点地区水生态修复攻坚战,为新时期大江大河保护修复工作指明了方向。优美清澈的水生态环境是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期盼。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水生态保护规划更加强调生态要素,更加注重水生态保护修复,注重“人水和谐”,让群众拥有更多生态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加剧的双背景下,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凸显,新时代新时代、新形势与新压力,开展水生态修复技术与路线研究工作具有非比寻常意义。

本次沙龙“新时代水生态修复技术与路线”为题,北京市科协2020-2022年度青年托举人才王旭为召集人,邀请了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严登华教授级高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李曌高级工程师、北京师范大学刘少达博士,围绕水生态修复路径与技术开展学术交流

严登华教授的报告以二十大报告对明确提出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和总基调为出发点,聚焦习总书记关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思维,高瞻远瞩的分析了我国流域水生态修复的主要问题、关键技术和未来工作思路,并详细介绍了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及建设理论与技术,分析了流域建设理论机理、技术框架、方案与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李曌高工从国家对水生态监测短板的现状出发,介绍了国内外水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情况,详细阐述了水生生物群落、生境现状调查的关键监测技术及网络设置的科学问题,最后对未来水生态监测工作实施路线进行展望和探讨。

刘少达博士从近些年关注的河流碳排放的问题出发,基于前期大量研究工作,从矫正pH、碱度计算的CO2浓度误差、河流CO2浓度统计学、CO2与河流流量关系以及全球河流面积季节性变化的等方面,开展了河流二氧化碳排放气候学相关内容交流,为后续河流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王旭副研究员以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流中“水下森林”生态效果评价为出发点,通过水下森林发展历程,阐明了淡水系统水下森林的主要概念和建设要求,针对实际监测工作,评价了不同河流水下森林系统的生态效益,为后续再生水循环利用提供了支撑。

与会人员围绕本次主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和深入交流。

本期沙龙召集人:王旭,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水所副研究员,院团支部书记,市局团委副书记。主要从事水环境与水生态调查与评估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7项,软著4项、著作1部,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项。2017年获得北京市第三届“我为改革献一策”A类创新项目。2019年获得第十八届首都环保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一等奖;2019年入选北京市科协“2020-2022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十五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2020年获得“北京市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