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河湖科考

科考简讯|河湖科考日与公众开放日的特别邂逅

时间:2021-04-25

带着问题去槐房再生水厂科考

4月24日,一个充满清新气息的周六,凉水河科考的第三站走进亚洲最大的地下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科考队员们及其家长、科普志愿者一行90余人成为公众开放活动以来的一批很有些特别的访问者。

这是因为厂方已经接待了很多批参观者,来科考的却是第一批,从科考队员人手一册的《凉水河科考指引:再生水及人工湿地》便知,这是一群有备而来的访学者,是带着问题而来,要探访污水处理的“诗与远方”,而槐房再生产水厂无疑给出了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经过前两站的科考,科考队员们已经知道凉水河里欢快流动着的是再生水,正是再生水解决了曾经遭遇无水补给河道的困境,一跃成为北京第二大稳定新水源。那么再生水是从何而来的呢?怎么会被称作污水处理的“诗与远方”呢?于是有了今天再生水主题的科考日,恰与槐房再生水厂公众开放日有了这次特别的邂逅。


科考队员代表:白艺翔

 

志愿者代表  姜兵琦

 “带着问题去科考”,一直为河湖科考所倡导。科考队员们已经被每期的科考指引带回到了他们曾无比熟悉的“十万个为什么”时代,这些问题很令人着迷:
有热身系列的,“凉水河是怎样变美的?”,“什么是再生水?”、“再生水对缺水的北京贡献有多大?”;
有探索系列的,“再生水出生的神奇之处何在?”、“再生水厂比污水处理厂高级在哪里?”、“丰富多样水态的湿地水景有哪些?”;
有思考系列的, “这里的再生水为什么不需要潜流湿地进一步净化?” 、“这里的湿地适合种植芦苇吗?”、“这个水厂为什么要建在地下呢?”……
所有的问题均来自真实的自然课堂,科考队员面对的和思考的都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就连槐房再生水厂的工程师们都说,河湖科考探索的问题可真是不简单! 

 
认识湿地的多样水景:溪流、湖区、洲岛


人工湿地生物多样性观察


再生水排放出水口观察与记录


科普小木屋领略地下再生水厂的先进设计


穿越潜流湿地来到表流湿地的水质监测分队

表流湿地与退台式绿地设计观察

整个科考活动持续了3小时,由地下工厂参观、地面“屋顶”湿地科考、科考采访及科考发布4部分组成。25名科考队员们被分成5个科考分队,分别命名是环保科普、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及水质监测,这也是各分队在此季科考中确定的小课题研究方向。项目式学习已经为科考队员们所接受,他们会在科考前做好准备,科考中观察记录,科考后探索思考,因为与实际紧密相连,科考变得生动而深入。因为有深度,尽管临近期中考试,尽管这个周末只有1天休息时间,不少高年级科考队员依然选择参加活动,不愿意放弃这次难得的探索机会。


地下水厂参观,科考队员王睿涵接受BTV参访

活动中穿插的科考采访则提供了科考队员们带着思考、观察和所学知识,主动与社会互动的机会;最后的科考发布,则是各分队经过充分沟通与预先准备,推选出最有价值科考成果的阶段性总结。


生态修复分队:代元鹏、李思煦、王睿涵、白艺翔


科普宣传分队:宋羽生


历史文化分队:张润智


水质监测分队:蔚佳晗、郝明菲


生物多样性分队:薛祺悦

本站科考得到了槐房再生水厂的全力支持。这里不仅是北排集团全方位生态化再生水厂的代表性项目,还是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北京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因而也被确定本季科考的重点内容。这次与槐房再生水厂的合作,有了一次以科考的方式进行再生水科普宣传的新形式探索实践,不断接近让科学普及在河湖科考的实践中走得扎实、深入并将创新贯穿始终的工作目标。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单位与机构的联动与合作,探索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创新科普实践方式,吸引更多市民关注北京水环境的实践途径,共同为保护首都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办实事、立新功。

槐房再生水厂为科考队员们准备的绿植与花肥

同时,致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联合体、九三学社北京市环保支社以及北京青宇自然生物科普促进中心等单位为本次活动提供的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