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新闻搜索

关于印发《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新时代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3-07-21

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   发布时间: 2023-07-19

市学会,各区科协:

现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新时代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3年7月18日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新时代加强

学会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工作要求,按照《中国科协关于新时代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工作部署,充分增强市科协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联盟等社会团体(以下简称“学会”)参与科普工作的责任意识,调动其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首都地区形成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化协同科普新局面,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落实“一流学会必须要有一流科普”的新时代使命。坚持融入大局,紧扣中央有关部署和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命任务,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坚持与“北京特色一流学会建设”结合,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属性,以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主线,以推进学会科普阵地建设、强化学会科普资源供给、打造学会科普活动品牌、推动学会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中建功立业,助力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积极完善科普工作机制,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1.完善学会科普工作机制。明确本学会科普工作重点任务,探索构建品牌、平台、队伍、阵地“四位一体”的学会科普工作服务体系,推进学会科普高质量发展。以学会年度考核为导向,进一步明确科普工作职责。明确专人分管科普工作,组建本学会科普工作队伍,制定年度科普工作规划、计划,明确本学会科普工作重点任务,将科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工作安排,确保学会科普工作有机构、有谋划、有部署、有考核。加强上下联动,积极主动与国家级学会对接,聚集更多优势科普资源和人才资源,联合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推动科普信息资源应用和科普活动落地。

2.强化学会科普价值引领。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积极参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着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学术风采与研究成果。加强科普内容政治性、科学性审核把关,积极开展科学辟谣,加强科学解读,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科普工作融入新发展格局和新时代首都发展,服务教育、科技、人才贯通发展,实现科普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全面价值。

3.培养学会科普人才队伍。建议有条件的学会设立科普工作委员会,建立科普专家库或科普专家团队。学会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开展科普工作,为本专业领域科普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推进学会科普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普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积极吸纳科技工作者,不断扩充各行业、各领域科普人才。组建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伍,规范管理,不断增强学会科普服务能力。

4.加强学会科普激励。有条件的学会设立科普工作、科普成果和科普任务的动员激励机制,鼓励科技工作者积极主动开展科普工作。推荐学会优秀团队、个人以及科普成果、科普作品参加国家、地方表彰奖励。积极参与“典赞时刻·首都科普”“首都科普好书”等评选宣传活动。

5.参与科普标准制定。参与研究和制定本专业领域科普宣传大纲、科普工作指南等,分级分类制定科普产品和服务的标准规范,开展本领域标准规范宣贯工作,探索开展科普成效评价。

(二)积极推动科普阵地建设,强化优质资源供给

1.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参与“科技馆之城”建设工作,支持学会发动支撑单位、会员单位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展览馆等科技类设施或建立科普基地、科普场所和网上展馆,配套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学会与科技场馆加强合作,共同建立科普阵地,构建优质科普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科普基地。

2.加强科普传播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全媒体生产体系建设,加强精品内容生产,汇聚融合本行业、本领域科学传播资源,建设线上线下结合、传统新兴融合的学会科普工作平台,全面强化科学传播动员能力。搭建网站、期刊、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账号等平台窗口,组织本领域、本行业科技工作者围绕公共卫生、科学事件、突发情况等及时发声,聚焦群众需求和首都发展需求,积极创作发表科普作品。

3.加强合作交流平台建设。积极开展领域内及跨领域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合作机制,开展科普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合作,传递科普价值,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参与“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等活动。

(三)广泛开展科普特色活动,努力打造品牌亮点

1.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围绕各领域、行业、学科特色的纪念日、活动周等重要节日,围绕时事热点,结合学会自身特色与资源优势,开展专题科普活动。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周、科学跨年等重大科普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以科普讲座、科技咨询、科普展教、科普创作等形式,开展贴近首都发展、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科普活动,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品牌活动。

2.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普作品原创能力,推出精品科普资源。面向前沿科技领域,积极开展前沿科技、重大成果的科技资源科普化。加强与专业科普机构、传媒等合作,促进将最新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科普化。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鼓励和推动大科学装置、各级各类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实践基地等面向社会开放。利用自身科技资源服务科技场馆和首都科普。

3.推进科技志愿服务。规范科技科普志愿管理工作,积极动员本学会科技工作者,面向重点人群,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结合防灾减灾、应急避险、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生态保护等群众关切问题,突出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节点,开展科普讲座、科普阅读、科普宣传、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文化场馆、科技场馆、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等公共场所开展的公益性科技科普服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行业领域优势建立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组织。运用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价机制,提供科普事业人才支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学会科普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将学会科普工作纳入学会整体工作中,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各学会设立科普工作专项,将科普工作作为“北京特色一流学会”创建的重要内容,从人才服务、示范引领、职称评定等方面做好支撑服务,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学会和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促进学会科普工作深入发展。

(二)支持学会开展相关领域的高质量科普工作

积极与学会共建科普培训平台,指导和培育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创作,加大优质科普内容供给。主动联系对接学会,充分利用系统工作会、交流会、培训活动等,搭建科协与学会交流的平台,引导学会优质资源服务基层。围绕应急科普、“双碳”、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双减”、青少年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充分依托学会力量,共同推动科普工作。

(三)加大对学会科普工作的宣传和激励力度

积极开展学会科普平台和品牌建设示范试点工作,建设科普特色学会,积极选树学会科普工作和科普人物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进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价工作,推动优秀科普项目、科普成果纳入各级科技奖励评选,激发学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工作的内生动力。

各区科协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支持所属学会开展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