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青年学术

“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第三季第13期顺利举行

时间:2024-10-22

2024年10月19日上午,由北京环境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承办的“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第三季第13期在线上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王易初老师召集,有40余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本次线上活动。

流域是一个多重分级系统,流域中不同级别的河流交汇形成水系。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水系结构发生变化,水系结构与流域特征的关系更为复杂。本次沙龙以“变化环境下的流域水系分级特征及其效应研究”为主题,邀请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福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并与领域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学习,助力首都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流域高质量发展。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王易初副研究员以“流域水系分级特征及其资源-生态-人文效应” 为主题作报告。流域水系的分级特征及其变化对于流域内物质与能量传输、河流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人类足迹空间格局及演化等诸多自然与社会经济过程均产生重要影响。报告介绍了天然水系分级特征的识别与表征、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要素,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域水系分级特征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一步探讨了分级水系在物质输送、径流动态、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等方面所带来的结构性影响,并强调在顺应天然水系特征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流域管理措施的必要性。

来自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吴疆副研究员以“变化环境下不同尺度河流系统中溶质的运移机制与生态效应”为题作报告。报告探讨了在气候变化与城市化为代表的变化环境下,不同尺度河流系统中溶质的运移机制与生态效应,阐明了全球大河溶质-径流的耦合时空分布、组成特征、共变趋势、入海通量与生态效应,揭示了近十余年珠江全流域(特别是深圳河流域)重要水质参数演变特征及其自然与社会经济双重维度的影响因素,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河流溶质相关的生态健康风险控制和城市河流污染的阶段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来自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的梁恩航副教授以“全球变化下的流域水坝分布特征、未来发展及其环境效应”为题作报告。水坝能够发挥防洪、航运和娱乐等多种功能,但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为了适应变化的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水坝建设热潮,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水坝拆除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报告从分级水系的视角,将流域中的水坝视为相互串联的网络,采用系统性分析方法,探讨了全球主要流域的水坝分布规律,同时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对全球河流系统造成的影响。

本次沙龙聚焦河流分级体系视角下的流域水安全保障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水和谐关系构建作出积极贡献。

本期沙龙召集人:王易初

王易初,北京师范大学水科院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流域水系结构及其效应研究。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ional Science Review、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河联合基金课题等。相关成果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第2完成人)。入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23)。

 

“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有效激发了北京环境科学学会青年人才活力,助力建设青年人才队伍。

 

“首都环境视界”品牌下推出的,青年工作委员会于2022年发起组织的青年学术沙龙项目。既是我会做强做实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也是热诚精准服务于青年科技工作者并不断创新的会员分类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旨在借助首都站位和独有优势,营造生态环境领域“学有专长,意有专趣”的学术交流氛围,促进包括全体会员在内的科技工作者间进行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2023年第二季举办了21期沙龙活动,有来自不同单位的专家、青年科技工作者与我会青托人才共同完成75个学术报告。吸引了来自各地生态环境领域有关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交流与探索,学会学术影响力得到了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