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河湖科考|清河,我们来啦!
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心愿,想实地去清河走一走,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均未能成行。直到今年四月,有幸和儿子一起参加了北京环境科学学会举办的清河科普考察活动,这个愿望实现了。我们每周一次、每次近4个小时行走清河,触摸清河的悠远历史,品味清河的厚重文化,关注清河的水生态环境状况……。
清河,我们来啦!
科考队员们参观清河再生水厂
科考告诉我,清河是一条历史文化之河
城,因水而建;人,择水而居。清河是北京城市发展最佳见证者之一,她是长城文化与运河文化的交汇地,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聚集地。清河流域里的清河镇,是著名的“海淀三镇”之一,素有“京北第一门户”之称,是北京通往南口、居庸关的必经重镇,曾是北京地区集陆路、水路、铁路于一地的古镇。
清河闸
翻开清河的历史,从上古时期、战国时期,一直到今天,清河流域发生过不计其数的大事。清河朱房和清河镇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磨光石斧等,证明了早在上古时期,清河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考古发现,今清河朱房村有古城一座,是秦汉时期拱卫蓟城的一处军事要塞,史记“大口故城”。明永乐七年(1409年)建清河跨河石桥,1416年六月竣工,石桥得名“广济桥”----明清北京与北方交通重要通道;明万历元年,因沙河水浅,行船稍滞,明廷派兵部兵备佥事张廷弼主修河道,在沙子营引清河水注入温榆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为增大清河通航能力,运送修建圆明园的园林物料,疏凿南沙河“引沙入清”;光绪五年(1879年)清河运道重新整治,以供颐和园建筑之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日军占领清河镇。1912年9月8日,孙中山亲临清河视察,由清河车站下车,途经清河陆军第一中学堂,移至清河溥利呢革公司参观;1948年12月13日,解放清河、朱房的战斗打响,清河镇获得解放。17日,毛泽东电示平津前线指挥部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沙河、清河、海甸、西山系重要文化古迹区”,我军应充分注意保护。1972年,清河农村开展以“平整土地”为中心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域内的高坡地、河洼地、撂荒地被去高填平,使清河自然地貌发生重大变迁;1984年10月,清河石桥(广济桥)移至小月河异地重建,由南北走向改为东西走向,次年6月完工,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等等。
科考队员采访后留影
一桩桩历史,一件件大事,无不在告诉我们,清河曾经的辉煌或沧桑。
发源于西山碧云寺的清河,全长28.69km,流经海淀、朝阳、昌平,在顺义区境内入温榆河。全流域汇水面积210平方公里,有北旱河、肖家河、小月河等大小支流16条
肖家河闸
历史上,北京是一座水旱灾害严重的城市。据资料记载,在清代的267年中,北京发生水灾有129次,约平均两年一次。清嘉庆六年(1801年)六月初,京师连降大雨五日,阴雨二十余天,永定河决口,京城四郊受灾,清河亦受水患。民国时期的37年里有18年水灾,约占全年总数的46%。1939年8月大雨成灾,沙河、清河、旱河陡涨,沿河村庄被淹,昌平被列为二等赈灾县。1949-1990年的42年中,北京发生洪水共31次,平均三年两灾。1955年8月4日、9日连降两场大雨,河水陡涨,广济桥下水深一丈一尺,清河桥南四街水深六尺,东南居民区三十四户进水,沿岸淹地五千亩;1956年8月连降大雨,清河桥南水深过腰,积水20—150厘米;1963年8月初,华北地区连降暴雨,清河水位超警戒线1米。5日凌晨清河河水漫溢,清河镇一片泽国,德清公路中断,清河街道可行舟。
如今,清河流域内23个乡镇(街道)、44个村庄,200多万人的防洪安全保障靠的是什么呢?科考告诉我,靠的是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的主干河道清河;靠的是利用肖家河、清河等9处水闸对流域内雨洪水的科学调度:当京密引水渠昆玉段水位上涨超49米时,昆玉段洪水由南向北经团城湖南闸、安河闸向清河分洪;当北部城区洪水较大时,土城沟洪水由祁家豁子闸(水位超44.3米),经小月河、学清闸(水位超40.6米)向清河泄洪;靠的是清河流域内已经或即将建成的共12处蓄涝区以及城区清河流域内的71个雨水分区吧!
黑山扈排洪沟
河网相连,水系相通,科学调度,已成为当今清河流域安全迎汛、管理洪水的法宝。
著名的广济桥
科考告诉我,清河是一条生态景观之河
我们行走在清河沿岸,清澈的河水就像小孩子似的,淘气时湍急,不可一世;安静时缓慢,脉脉含情。你只要稍微留点神,就能不时看到河里的小鱼悠然自在地游来游去。河里的污水不见了,臭味也闻不到了,原来是肖家河、北苑、清河以及清河第二再生水厂们的功劳,它们每日将流域内80万吨的污水变废为宝,光为清河日补水就达70余万吨。现如今,清河全线实现了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三全”目标,清河出境断面达到Ⅳ水体,清河实现真正还清,政府兑现了对市民的庄严承诺。
参观清河再生水厂
清河两岸游人如织。近6万株乔木和花灌木,夹杂着红的、粉的、白的、紫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朵,组成了水绿共融的滨水廊道、人水相亲的美丽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清河沿岸绿化美化
遥想当年,乾隆爷取道清河北巡,御诗《过清河桥》;如今,乾隆爷若能再故地重游,定当会有另一番心境了。
再生水入清河
清河,我们来啦!追忆着你的历史,踏寻着你的足迹,品味着你的文化,欣赏着你的美景,沐浴着春风,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